1月12日,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工作視頻會議召開。會議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部署,按照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要求,******總結“十三五”成效,準確把握“十四五”思路,部署2021年糧食流通和物資儲備工作。
? 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要提高站位、著眼大局,準確把握糧食和物資儲備新形勢新任務,統籌謀劃“十四五”發展思路,扎實做好2021年糧食和物資儲備工作。
? 2021年我國有能力保障國內糧食市場供應充足和運行平穩??诩Z品種能夠滿足一年的消費需求,大中城市成品糧油庫存保障能力都在20天以上,企業商品庫存創近15年來的******水平,東北地區玉米商品庫存已達到上年同期的3倍。
全國共有糧食應急供應網點44601個,應急加工企業5388個,應急配送中心3170個,應急儲運企業3454個,*********糧食市場信息直報點1072個,地方糧食市場信息監測點9206個。
? 全國標準糧食倉房倉容達到6.8億噸,較‘十二五’末增加1.2億噸,倉儲條件總體達到******較先進水平。
“十三五”時期,我國糧食安全保障取得歷史性成就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糧食和物資儲備工作,從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要論斷和重大部署,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越走越寬廣,國家糧食安全和戰略應急物資儲備安全理論創新、制度創新、實踐創新成果豐碩,“中國糧食、中國飯碗”成色更足,糧食、能源和戰略物資、應急物資儲備實力明顯增強,應對風險挑戰能力大幅提高。
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、主任何立峰強調,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要提高站位、著眼大局,準確把握糧食和物資儲備新形勢新任務,統籌謀劃“十四五”發展思路,扎實做好2021年糧食和物資儲備工作。要聚焦穩市場保民生,持續增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;要聚焦防風險守底線,健全完善國家儲備體系;要聚焦依法管糧管儲,著力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;要聚焦高質量發展,科學謀劃“十四五”乃至2035年發展目標任務;要聚焦提升履職能力,加快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。
“十四五”時期是糧食和物資儲備安全重要性的凸顯期、“深化改革、轉型發展”的重要機遇期、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攻堅期。2021年糧食和物資儲備工作要聚焦糧食和物資儲備安全核心職能,突出“深化改革、轉型發展”時代主題,堅守安全、穩定、廉政“三條底線”,抓重點、補短板、強弱項,防風險、穩市場、保安全,加快構建更高層次、更高質量、更有效率、更可持續的國家糧食安全和戰略應急物資儲備安全保障體系,確?!笆奈濉遍_好局,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。
一是深化“三項改革”,強化“兩項考核”,在完善體制機制上實現更大突破。堅定不移抓好糧食儲備安全管理改革任務落地見效,科學謀劃推動戰略和應急物資儲備安全管理改革,充分發揮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導向作用,強化中央儲備糧棉管理和中央事權糧食政策執行情況考核。
二是加快推動立法修規,創新強化監管執法,在實施依法治理上實現更大突破。抓好新修訂的《糧食流通管理條例》宣貫工作,及時制修訂配套實施規章和規范指引。加快糧食和物資儲備地方立法。進一步鞏固兩項“大清查”成果,對問題整改情況“回頭看”。加強信息化監管和信用監管,完善12325糧食監管熱線運行機制。
三是著力提高規劃編制質量,加強重大問題研究,在謀大勢謀長遠上實現更大突破。做好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、糧食倉儲物流基礎設施建設、科技與人才發展、糧食和物資儲備信息化等專項規劃的編制。研究確定一批強基礎、增功能、利長遠的重大政策、重大舉措和重大工程項目。建設糧食和物資儲備高端智庫。
四是強化糧食“產購儲加銷”協同保障,在保供穩市和提升收儲調控能力上實現更大突破。加強糧食監測預警,做好政策性糧源投放、市場糧源調度、政府儲備吞吐輪換等工作,切實維護糧食市場平穩運行。堅持完善******收購價政策,統籌抓好政策性收購和市場化收購。精心辦好第四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,加強國家糧食交易平臺體系建設。
五是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,在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上實現更大突破。圍繞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,放大糧食加工轉化引擎作用,借鑒“湖州模式”和“阜南樣板”等經驗,大力實施建鏈、補鏈、強鏈,建設糧食產業發展高地。適時召開第二次現場經驗交流會,實施“六大行動”,打造優質糧食工程升級版。大力開展節約糧食行動,重點做好倉儲、運輸、加工等環節減損工作,搞好糧食產后服務中心建設,實施農戶科學儲糧專項,積極推廣綠色低溫儲糧和適度加工技術。
六是加快項目建設,壯大儲備實力,在保障儲備安全上實現更大突破。抓緊抓好重大項目建設。支持高標準糧倉、綠色倉儲、現代糧食物流骨干網絡和應急能力建設。健全完善能源儲備體系。強化應急救災物資保障。
七是深入實施科技和人才興糧興儲,大力推動信息化應用,在增強動能和提******能上實現更大突破。加快儲備設施技術改造升級。深化糧油科研院所改革,支持共建高校、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建設。大力推動信息化建設向應用階段轉換,深入推進整合資源、打通數據、貫通應用。
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和復雜的國際糧食市場形勢,2021年中國糧食安全形勢如何?
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儲備司司長秦玉云表示,當前,中國糧食市場供應充足、運行平穩,糧食庫存處于較高水平,企業商品庫存明顯增加。
當前中國糧食庫存處于較高水平,小麥、稻谷等口糧品種能夠滿足一年的消費需求,大中城市成品糧油庫存保障能力都在20天以上。同時,企業商品庫存明顯增加,企業商品庫存創近15年來的***高水平,東北地區玉米商品庫存已達到上年同期的3倍。在全國總庫存水平保持高位前提下,糧食庫存結構進一步優化,抵御市場風險和維持有效供應的能力進一步增強。
從政策性糧食拍賣情況看,秦玉云表示,2020年10月以來,盡管成交量有所波動,但總體保持平穩,小麥、稻谷平均成交率分別為31%和28%,反映出市場相關預期穩定。
談到近期國際糧價上漲,******糧食價格連續第七個月上漲,秦玉云表示,國際糧價出現一定幅度上漲,但近10年,小麥、大米、玉米等糧食價格仍處于相對較低水平。據國際機構預測,2021年,全球小麥、大米庫存消費比分別達到42%和36%,供給寬松,玉米庫存消費比有所下降,但仍維持在25%的較高水平。國際糧食市場總體供給寬松。進口糧食陸續到港,對中國國內市場也形成有效補充。
秦玉云表示,總的來說,2021年中國有能力、有信心保障國內糧食市場供應充足和運行平穩。對于“兩節”市場供應,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對庫存投放、市場秩序維護都做了一些規定。民眾可以放心,糧油產品市場供應充足,在采購年貨時按需適量購買,避免大量購買超期存放導致不必要的損失浪費。
“十三五”時期,中國糧食市場運行調控成效明顯。中央儲備糧規模保持穩定,地方儲備能夠滿足產區三個月、銷區六個月、產銷平衡區四個半月的市場供應量,36個大中城市建立了一定數量的成品糧油儲備,糧食儲備體系不斷健全,有效發揮了守底線、穩預期、保安全的關鍵作用。疫情期間,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全力做好糧食應急保供工作。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辦公室主任方進介紹說:“建立重點地區聯動保障機制,組織糧食應急加工企業復工復產,定向投放政策性糧食,持續穩定供應。在應對疫情影響中,沒有動用過中央儲備糧,除個別市縣,絕大部分地區也沒有動用過地方儲備糧?!?/span>
中國高度重視糧食應急保障體系建設。中央和地方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切實加強糧食應急體系建設,認真落實各項應急措施,不斷健全糧情監測預警機制,夯實儲備基礎,加強預案培訓演練,特別是以糧食安全保障調控和應急設施項目建設、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為抓手,加大資金、項目投入力度,壓實地方政府責任。
截至目前,全國共有糧食應急供應網點44601個,應急加工企業5388個,應急配送中心3170個,應急儲運企業3454個,*********糧食市場信息直報點1072個,地方糧食市場信息監測點9206個,已經初步建立起符合中國國情的糧食應急保障體系,在應對各類突發應急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中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負責人在會上透露,中國綠色儲糧技術已達世界先進水平,糧食倉儲條件總體達到******較先進水平。
“十三五”時期,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深入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,中國糧食儲備、流通能力持續增強,糧食庫存充實、供應充裕、市場穩定,糧食安全形勢持續向好,為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。
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辦公室主任方進介紹說,目前,中國綠色儲糧技術已達世界先進水平?!霸@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機械通風、谷物冷卻、環流熏蒸、糧情測控等儲糧‘四合一’技術已成為國有糧庫標配,橫向通風等升級技術,低溫儲糧等新技術應用持續擴大。通過氣體傳感器、高清攝像設備和算法、專用害蟲傳感器、氣體傳感器等,推進倉儲保管技術數字化。全國標準糧食倉房倉容達到6.8億噸,較‘十二五’末增加1.2億噸,倉儲條件總體達到世界較先進水平?!?/span>